文章目录
三垣值岁说
君卿曰三垣者:
上垣太微,中垣紫微,下垣天市是也。三元甲子亦上中下元也。
上元太微主事,天地初判之时,管子丑寅卯四会,其风涥庞闷遁。(淳厚质朴,心无烦忧。)
中元紫微主事,天地盛明之时,管辰巳午未四会,礼乐刑政皆备,其民文质得宜,忠信相尚(文华与质朴,文字与质地合适相宜。崇尚忠诚信实。)。
下元天市主事,天地休息之时,管申酉戌亥四会,其民急功令,趋财利,尚夸诈(虚夸狡诈)。
乃天地始终之数,世道升降之机。
何谓三元劫數?
三元者;九宮中之總元,上三元,中三元,下三元,合共一萬五千年為一元。一元運五會,五會運六劫,五百年一遭,天地有九宮運氣,十二支辰運氣,亦不能逃也。上三元乃五宮,黃道為統,中三元乃八宮,白道為元,下三元乃二宮,黑道為統。
九宮者,即一白,二黑、三碧、四綠、五黃、六白、七赤、八青、九紫也。
五宮乃中央定位,運行八方,天道也。所以為上元之首,二宮乃神位昏臨。地道也,所以為下元之首。八宮乃太陰照臨之處。人道也,所以為中元之首,三元實與支辰為會,會盡則天地之氣數亦盡。子丑二辰,乃天地開闢之時,尚無三元,至寅時方有九宮,沌與三元為會。
上上元甲子,黃道主事,正至寅時,這一萬五千年內,氣運靜定,日長夜短,人生毛角,壽延千百歲,不爭不分,人物渾渾噩噩,太古之人也。
上中元甲子,白道主事,正交卯時,這一萬五千年內,氣運主靜,天道流行,人身丈餘,壽延千歲至六七百歲,營巢穴居,無衣無食,上古之人也。
上下元甲子,赤道主事,正主辰時,這一萬五千年內,氣運萌動,水火用事,人身丈餘,壽延六七百歲至三四百歲,乏母無父,物產始分,中古之人也。
中上元甲子,白道主事,正交巳時,這一萬五千年內,氣運正動,生知生識,人身長八九尺,壽延一百二三十歲,地平天成,五倫始判,寧息之人也。
中中元甲子,紫道主事,正主午時,這一萬五千年內,氣運極動,百物俱備,人身至五尺,壽延百歲及七八十歲,有名有利,巧變百出,奔馳之人也。
中下元甲子,白道主事,正交未時,這一萬五千年內,氣運亂動,百物消乏,人長四五尺,壽延五六十歲至四十歲,嗔貪迷戀,禮樂喪失,沈迷之人也。
下上元甲子,黑道主事,正至申時,這一萬五千年內,氣運不正,天文無度,人長三四尺,壽延四五十歲,奸宄叢生,並無法紀,遭劫之人也。
下中元甲子,碧道主事,正主酉時,這一萬五千年內,氣運亂動,星斗散沈,人身二三呎,壽延三四十歲,衣服顛倒,寒暑無時,鬼形之人也。
下下元甲子,綠道主事,正主戌時,這一萬五千年內,氣運將截,日月無光,人長一二尺,壽二三十歲,人壯如一肘,馬壯如一狗,出入畏懼,多黑少白,螻蟻之人也。
至亥時,即三元氣絕,只有支辰餘氣,連絡不斷,至子丑時,則一氣化生,陰陽定位,日月重光,星斗復還,元始一氣,包羅萬象。至寅時,則九宮轉運,三元會辰,再生聖人,治化世界,
上中下三元甲子復事,三分一萬五千年,為循環之理,周而復始,五百年乃三元運會之劫數,合三十次為三百六十之數,總是陰陽之理。
五百年乃三元定數。紫微臨辰。其中或三百年一變。或二百年一變。此應群煞鞏亂國運。人事之劫兆。三元正會之數也。而所主亂者。諸天凶星也。
謂數可知乎?可知而不可知也。謂數不可知乎?不可知而可知也。可知者數,不可知者亦數也。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數,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數也。 吾嘗仰觀於天,日月星辰猶是也;俯察於地,山川草木猶是也。我所親見之天地,非猶我所未親見之天地耶。然不得謂我所未親見之天地,即為我所親見之天地。天地自天地,而我異矣。我自我,而天地異矣。我生以前之天地可知也,可知者數也。我生以後之天地不可知也,不可知者亦數也。有生我以前之天地,然後有我生以後之天地,此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數也。我生以後之天地,豈不同於我生以前之天地,此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數也。數之時義大矣哉。
唐臣袁天罡、李淳風著有「推背圖」,父老相傳,迄未寓目。壬戌之夏,得一抄本,展而讀之,其經過之事若合符節,其數耶,其數之可知者耶,其數之可知而不可知而可知者耶。
玩其詞,參其意,胡運不長,可立而待,毋以天之驕子自處也。
癸亥人日 金喟識
讖曰:
茫茫天地 不知所止
日月循環 周而復始
頌曰:
自從盤古迄希夷 虎鬥龍爭事正奇
悟得循環真諦在 試於唐後論元機
金聖歎:「此象古今治亂相因,如日月往來,陰陽遞嬗,即孔子百世可知之意,紅者為日,白者為月,有日月而後晝夜成,有晝夜而後寒暑判,有寒暑而後歷數定,有歷數而後統系分,有統系而後興亡見矣。」
袁天罡(公元约547/583–645)
生卒时间:据《新唐书》,袁天罡逝于贞观十八年(公元644年)或十九年(645年)。关于生年,有说法称生于公元583年,卒年龄52岁;但《旧唐书》记载生于547年,终年88岁。
官职生涯:隋代任资官县令,唐初武德初年为火井县令,后被唐太宗召见,相术颇受赏识。
李淳风(公元602–670)
“交际”及合作时间初步推断:
共同活跃期间:
李淳风于公元602年出生,628年前后步入仕途。
袁天罡于公元645年前后逝世。
因此,两人能够实际接触的时段大致在公元628年至645年之间。
《推背图》合作传说:
民间广为流传,他们在唐太宗贞观时期共同撰写《推背图》,以预言大唐国运。
倘若此说可信,则其合作时间极有可能集中在贞观初—中期(约公元630–640年间)。
学术与传说差异:
正史中李淳风的诸多作品与重大贡献均记载于《新唐书》《旧唐书》等正统典籍,然而《推背图》并未被列明,更多被视为后世传说,并非确实记载。
讖曰:
纍纍碩果 莫明其數
一果一仁 即新即故
頌曰:
萬物土中生 二九先成實
一統定中原 陰盛陽先竭
金聖歎:「一盤果子即李實也,其數二十一,自唐高祖至昭宣凡二十一主。二九者指唐祚二百八十九年。陰盛者指武曌當國,淫昏亂政,幾危唐代。厥後開元之治,雖是媲美貞觀,而貴妃召禍,乘輿播遷,女寵代興,夏娣繼之,亦未始非陰盛之象。」
唐朝整体兴衰,21帝统治。
讖曰:
日月當空 照臨下土
撲朔迷離 不文亦武
頌曰:
參遍空王色相空 一朝重入帝王宮
遺枝撥盡根猶在 喔喔晨雞孰是雄
金聖歎:「此象主武曌當國,廢中宗於房州,殺唐宗室殆盡。初武氏削髮為尼,故有參遍空王之句。高宗廢后王氏而立之,故有喔喔晨雞孰是雄之兆。」
武则天称帝,废唐宗室。
讖曰:
飛者不飛 走者不走
振羽高岡 乃克有後
頌曰:
威行青女實權奇 極目蕭條十八枝
賴有猴兒齊著力 已傾大樹仗扶持
金聖歎:「此象主狄仁傑荐張柬之等五人反周為唐。武后嘗夢鸚鵡兩翼俱折,狄仁傑曰:武者陛下之姓也,起二子則兩翼振矣。五猴指張柬之等五人。」
讖曰:
楊花飛 蜀道難
截斷竹簫方見日 更無一吏乃平安
頌曰:
漁陽鼙鼓過潼關 此日君王幸劍山
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於此處葬金環
金聖歎:「一馬鞍指安祿山,一史書指史思明。一婦人死臥地上,乃貴妃死於馬嵬驛。截斷竹蕭者肅宗即位,而安史之亂平。」
讖曰:
非都是都 非皇是皇
陰霾既去 日月復光
頌曰:
大幟巍巍樹兩京 輦輿今日又東行
乾坤再造人民樂 一二年來見太平
金聖歎:「此象主明皇還西京,至德二載九月,廣平王俶、郭子儀收復西京,十月收復東京,安史之亂盡弭,十二月迎上皇還西京,故云再造。」
讖曰:
旌節滿我目 山川跼我足
破關客乍來 陡令中原哭
頌曰:
螻蟻從來足潰堤 六宮深鎖夢全非
重門金鼓含兵氣 小草滋生土口啼
金聖歎:「此象主藩鎮跋扈及吐蕃入寇中原。」
讖曰:
欃槍血中土 破賊還為賊
朵朵李花飛 帝曰遷大吉
頌曰:
天子蒙塵馬首東 居然三傑踞關中
孤軍一駐安社稷 內外能收手臂功
金聖歎:「此象主建中之亂,三人者李希烈、朱泚、李懷光也。李懷光以破朱泚功,為盧杞所忌,遂反,故曰破賊還為賊。三人先後犯闕,德宗乘輿播遷,賴李晟以孤軍收復京城,而社稷重安矣。」
讖曰:
非白非黑 草頭人出
借得一枝 滿天飛血
頌曰:
萬人頭上起英雄 血染河山日色紅
一樹李花都慘淡 可憐巢覆亦成空
金聖歎:「此象主黃巢作亂,唐祚至昭宗。朱溫弒之以自立,改號梁溫,為黃巢舊黨,故曰巢覆亦成空。」
讖曰:
蕩蕩中原 莫禦八牛
泅水不滌 有血無頭
頌曰:
一后二主盡升遐 四海茫茫總一家
不但我生還殺我 回頭還有李兒花
金聖歎:「此象主朱溫弒何皇后、昭宣、昭宗而自立,所謂一后二主也。未幾為次子友珪所弒,是頌中第三句意。李克用之子存勗代父復仇,百戰滅梁,改稱後唐,是頌中第四句意。」
讖曰:
五人同卜 非祿非福
兼而言之 喜怒哀樂
頌曰:
龍蛇相鬥三十年 一日同光直上天
上得天堂好游戲 東兵百萬入秦川
金聖歎:「此象主伶人郭從謙作亂,唐主為流矢所中。」
讖曰:
塊然一石 謂他人父
統二八州 已非唐土
頌曰:
反兆先多口 出入皆無主
繫鈴自解鈴 父亡子亦死
金聖歎:「此象主石敬塘求救于契丹。唐主遣張敬達討石敬塘,敬塘不得已,求救于契丹,事之以父禮,賄之以幽薊十六州。晉帝之立國契丹功也,然卒以契丹亡,故有繫鈴解鈴之兆。」
讖曰:
漢水竭 雀高飛
飛來飛去何所止 高山不及城郭低
頌曰:
百個雀兒水上飛 九十九個過山西
惟有一個踏破足 高棲獨自理毛衣
金聖歎:「此象主周主郭威奪漢自立。郭威少賤,世稱之曰郭雀兒。」
讖曰:
李樹得根芽 石榴漫放花
枯木逢春衹一瞬 讓他天下競榮華
頌曰:
金木水火土已終 十三童子五王公
英明重見太平日 五十三參運不通
金聖歎:「此象主周世宗承郭威受命為五代之終,世宗姓柴名榮,英明武斷,勤於為治,惜功業未竟而殂。五代共五十三年,凡八姓十三主,頌意顯然。」
讖曰:
天有日月 地有山川
海內紛紛 父後子前
頌曰:
戰事中原迄未休 幾人高枕臥金戈
寰中自有真天子 掃盡群妖見日頭
金聖歎:「此象主五代末造,割據者星羅棋布,惟吳越錢氏〈錢鏐四世〉稍圖治安,南唐李氏〈李昪三世〉略知文物,餘悉淫亂昏虐。太祖崛起,拯民水火。太袓小名香孩兒,手執帚者,掃除群雄也。」
讖曰:
天一生水 姿稟聖武
順天應人 無今無古
頌曰:
納土姓錢並姓李 其餘相次朝天子
天將一統付真人 不殺人民更全嗣
聖歎曰:「此象主宋太祖受禪汴都,天下大定,錢李二氏相率歸化,此一治也。」
「天一生水,姿禀圣武」,说的是宋太祖赵匡胤。
宋朝又被称之为「天水一朝」,源自于赵氏的郡望——天水郡,即今甘肃省天水市。
讖曰:
聲赫赫 干戈息
掃邊氛 奠邦邑
頌曰:
天子親征乍渡河 歡聲百里起謳歌
運籌幸有完全女 奏得奇功在議和
金聖歎:「此象主真宗澶淵之役。景德元年,契丹大舉入寇,寇準勸帝親征,乃幸澶淵。既渡河,遠近望見御蓋皆踴躍呼萬歲,聲聞數十里,契丹奪氣,遂議和。」
讖曰:
天下之母 金刀伏兔
三八之年 治安鞏固
頌曰:
水旱頻仍不是災 力扶幼主鎮埏垓
朝中又見釵光照 宇內承平氣象開
金聖歎:「此象主仁宗嗣立,劉太后垂簾聽政。旁有一犬,其惟狄青乎。」
1023年 (天圣元年)
黄河滑州决口未完全堵塞,延续前年水患。朝廷下诏募京东、河北、陕西、淮南民夫输薪刍,调兵伐河边榆柳以堵河。
讖曰:
眾人嚚嚚 盡入其室
百萬雄師 頭上一石 (头上一石,是安石。)
頌曰:
朝用奇謀夕喪師 人民西北盡流離
韶華雖好春光老 悔不深居坐殿墀
金聖歎:「此象主神宗誤用安石,引用群邪,致啓邊釁,用兵西北,喪師百萬。熙寧初,王韶上平戎三策,安石驚為奇謀,力薦於神宗,致肇此禍。」
讖曰:
朝無光 日月盲
莫與京 終旁皇
頌曰:
父子同心並同道 中天日月手中物
奇雲翻過北海頭 鳳闕龍廷生怛惻
金聖歎:「此象主司馬光卒,蔡京父子弄權,群小朋興,賢良受錮,有日月晦盲之象。」
蔡京父子当权主要集中在北宋徽宗时期,大约是公元1100年至1126年之间。蔡京本人在元符三年(1100年)至宣和七年(1125年)间多次任相,他的几个儿子蔡攸、蔡翛、蔡鞗也都在朝中担任要职,形成了一个权倾朝野的“蔡氏家族”。
讖曰:
空厥宮中 雪深三尺
吁嗟元’首首’ 南轅北轍 (’首首’ 本来是一个字,拆开两个首字,掳走皇帝宋钦宗、太上皇宋徽宗。北轍,虏二帝北迁)
頌曰:
妖氛未靖不康寧 北掃烽煙望帝京
異姓立朝終國位 卜世三六又南行
金聖歎:「此象主金兵南下,徽宗禪位。靖康元年十一月,京師陷,明年四月,金以二帝及宗室妃嬪北去,立張邦昌為帝。卜世三六者,舉其大數,宋自太祖至徽欽,凡一百七十二年。」
讖曰:
天𢒗當空 否極見泰
𩡫𩡫淼淼 木冓大賴
頌曰:
神京王氣滿東南 禍水汪洋把策干
一木會支二八月 臨行馬色半平安
金聖歎:「此象康王南渡。建都臨安,秦檜專權,遂成偏安之局。木冓,康王名構。一木會支二八月者指秦檜也,木會為檜,春半秋半,郤成一秦字。」
讖曰:
似道非道 乾沈坤𪒫
祥光宇內 一江斷楫
頌曰:
胡兒大張撻伐威 兩柱擎天力不支
如何兵火連天夜 猶自張燈作水嬉
金聖歎:「此象主賈似道當權,汪立信文天祥輩不能以獨力支持宋室。襄樊圍急,西子湖邊似道猶張燈夜宴,宋室之亡其宜也。」
一、众解精华
本象的预言,已经到了蒙古崛起时。蒙古灭了夏,又联合南宋灭了金,转而挥兵南下攻取南宋。
1. 解谶
【似道非道】
“非道”:一语双关,既指“假道”,假、贾同音,喻断送南宋的奸臣“贾似道”;又指贾似道无道。
贾似道祸乱朝政甚于蔡京[1],他无德无才,靠姐姐为宋理宗的贵妃而腾达。诱主荒淫废政,大权独揽,卖官鬻爵,朝中逆之者贬。1264年理宗死,度宗沉迷酒色、软弱昏庸,贾似道更加肆无忌惮。他10日一上朝,甚至退朝时度宗要起立目送他走远。所有国家政务都在贾家处理,基本由门客替他批示。他派人天天猎寻美女,连宫女、妓女、尼姑都不放过。他天天在西湖上和群妓华灯歌舞,夜宴豪赌,歌舞升平。
蒙古1235年第一次伐宋大败,1257年第二次伐宋,蒙哥御驾亲征。 1259年蒙哥在合州(今重庆合川)战死,忽必烈久攻鄂州不克,欲回国争汗位。前往鄂州救援的贾似道赶去向忽必烈乞和,谎称“割地、称臣、纳贡”。忽必烈退兵,贾似道编造大捷报功,成了大英雄。
蒙古国争夺汗位的四年内战期间,贾似道在南宋一手遮天,正直的大臣,尤其是抗蒙将领相继被他下狱,甚至害死,四川守将刘整被逼反。
1268年,蒙古第三次攻宋,围攻襄阳、樊城 6年。贾似道隐瞒了5年,以各种手段不发救兵[2],直到1273年两城失陷,南宋门户尽开。
1274年度宗死,贾似道公然不执行遗嘱,自立4岁的赵显为帝,谢太后垂帘听政,实权仍在贾似道手里。
同年,伯颜率元军20万(蒙古1271年改国号大元)顺长江东下,宋军或降或逃。贾似道率13万大军迎敌,实际是去乞降,伯颜不允。一交战,贾似道和亲信就逃窜了。贾回京后被贬广东,途中被整死。
【干沈坤黯】:朝政昏暗,南宋要天塌地陷了。“沈”:古字,同“沉”。
【祥光宇内 一江断楫】
“祥”:指文天祥。“一江”:“汪”字,指汪立信。
“楫”:短的船桨。“断楫”:短桨断了,无法前进。
二句指南宋末年靠文天祥、汪立信等忠义之士苦苦支撑,亦难起色,如江舟断楫,形势一泻千里。
※ 汪立信:
1273年任兵部尚书、江陵府知府,劝贾似道联兵固守,被贾罢官。1275年,元兵直逼建康(今南京),汪立信又被启用,率兵增援建康。元兵一到,南宋守臣望风降遁,全线崩溃,汪恸哭而亡。
※ 文天祥:
1256年中状元,后因得罪贾似道,被贬赣州知州。1275年正月,元军直逼临安,朝廷发“哀痛诏”,号召各地进京勤王,基本无人响应,文天祥尽出家资招募义军。义军虽英勇,仍不能抵挡元军。1276年正月,元军兵至临安,文天祥被临时任命为右相,出城讲和,被扣留。
谢太后领幼帝投降,宋家皇室再次被劫掠而去。文天祥不降,初以绝食抗议,后在镇江逃脱。
陆秀夫等拥立9岁的端宗在福州即位,文天祥奉诏入福州,任枢密使。1277年,文天祥率军挺进江西。在雩都(今江西南部)大胜元军,攻取兴国,收复赣州10县、吉州4县,人心大振,江西各地回应,全国抗元斗争复起。元军主力来攻,文天祥败撤福建。1278年,文天祥在五坡岭(今广东海丰北)兵败被俘,服毒自杀未果。1279年被押解经过“零丁洋”[3]后,写下《过零丁洋》千古传诵的名句:
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。
文天祥被囚禁于大都(今北京),始终坚贞不屈,1283年就义。
2. 解颂
【胡儿大张挞伐威】:指蒙元四外扩张侵略,所向披靡。
“挞”:音踏,用鞭棍等打人。“挞伐”:武力大规模伐。
【两柱擎天力不支】:南宋末期,靠忠义的文天祥与汪立信,难以支撑。
【如何兵火连天夜 犹自张灯作水嬉】
指襄阳、樊城被元兵围攻6年,贾似道封锁军情不发兵救援,依然在西湖上泛舟夜宴,张灯结彩,和姬妾、群妓歌舞淫乐。
3.解图
图中文官,喻文天祥。腰配宝剑,喻文天祥是文官,带兵打仗。只身双臂支撑屋宇,喻以丞相文天祥代表的忠义之臣,苦苦支撑宋室天下。
二、 文征解卦
卦为“履”, 下为兑,指泽;上为干,指天。
“履”卦为“如履虎尾之象,险中求胜之意”,意为踩在老虎尾巴上,想险中求胜,正是本象所预言的历史阶段南宋的表现。
本卦大象为:“柔弱遇刚强,欲行却难行之象,难且危也”,正合本象南宋将亡,朝廷投降之史实。
讖曰:
山崖海邊 不帝亦仙 (崖山不帝亦仙小皇帝殒命)
二九四八 於萬斯年
頌曰:
十一卜人小月終 回天無力道俱窮
干戈四起疑無路 指點洪濤巨浪中
金聖歎:「此象主帝昺遷山,元令張弘範來攻,宋將張世傑兵潰,陸秀夫負帝赴海:宋室以亡。」
讖曰:
北帝南臣 一兀自立 (北帝南臣,北方草原是帝,南方中原称臣。古代竖着写 “一兀” 是元字。 )
斡難河水 燕巢捕䴰 (宁宗开禧二年十二月,蒙古奇握温铁木真称帝于斡難河。)
頌曰:
鼎足爭雄事本奇 一狼二鼠判須臾
北關鎖鑰雖牢固 子子孫孫五五宜
金聖歎:「此象主元太祖稱帝斡難河,太祖名鐵木真,元代凡十主。斧鐵也,柄木也,斧柄十段即隱十主之意。」
讖曰:
時無夜 年無米
花不花 賊四起
頌曰:
鼎沸中原木木來 四方警報起邊垓
房中自有長生術 莫怪都城澈夜開
金聖歎:「此象主順帝惑西僧房中運氣之術,溺於娛樂,以致劉福通、徐壽輝、方國珍、明玉珍、張士誠,陳友諒等狼顧鴟張,乘機而起。宦官樸不花壅不上聞,至徐達,常遇春直入京師,都城夜開,毫無警備。有元一代竟喪於淫僧之手,不亦哀哉。劉福通立韓林兒為帝,故曰木木來。」
讖曰:
惟日與月 下民之極 (明朝的崛起)
應運而興 其色曰赤 (朱)
頌曰:
枝枝葉葉現金光 晃晃朗朗照四方
江東岸上光明起 談空說偈有真王
金聖歎:「此象主明太祖登極。太祖曾為皇覺寺僧,洪武一代海內熙洽,治臻大平。」
讖曰:
草頭火腳 宮闕灰飛 (宮中大火)
家中有鳥 郊外有尼
頌曰:
羽滿高飛日 爭妍有李花
真龍游四海 方外是吾家
金聖歎:「此象主燕王起兵,李景隆迎燕兵入都,宮中大火,建文祝髮出亡。」
一、众解精华
1. 解谶、图
【草头火脚】:燕王的“燕”字。下边的“四点底”,在造字法中代表火。
明太祖朱元璋分封子孙为藩王,燕王朱棣驻守北平,实力最强。
朱元璋的太子早亡,立太子之子朱允炆(音:文)为皇太孙。1398年允炆即位,年号建文。建文帝削藩,削至燕王,燕王反。1399年七月,燕王发动“靖难之役”,以“靖难”除奸之名争帝位。
【宫阙灰飞】:与图相应,指燕王攻入南京,建文帝出逃时烧了宫殿。
【家中有鸟】:家燕,喻燕王朱棣,后来的明成祖。
【郊外有尼】:建文帝逃郊外,落发为僧而逃。“尼”,僧尼,借代佛门。
金圣叹注解中的“祝发”,古代是“剃发为僧尼”的意思。
2. 解颂
【羽满高飞日】:燕王羽翼丰满,高飞要上帝位。
《推背图》中“高飞”有称帝的意思,如第13象的“雀高飞”。
【争妍有李花】:“李花”,指李景隆。“妍”,音:言,美丽。
指李景隆带重兵抗击燕王,与朱棣中原“争妍”,两次大败。而后,在朱棣杀到京城时,又“争妍”献媚,不抵抗就献城投降。
【真龙游四海 方外是吾家】:建文帝落发出家,云游四海。
“方外”:世俗之外,旧指神仙居住的地方,亦指出家修行之所。
官方史书虽记载了朱棣抱建文帝尸首痛哭,但多认为那是掩人耳目,不然朱棣就不会在全国核查僧人的身份,也不会在郑和下西洋时,安排锦衣卫到南洋搜寻建文帝了。而且,整个明朝都没有给建文帝谥号、庙号,朱允炆的谥号“惠帝”,还是满清入关后逃亡的南明政权所定,这很说明问题。民间记载朱允炆出家逃难,以及游离南洋的书籍很多。
讖曰:
枝發厥榮 為國之棟
皞皞熙熙 康樂利眾
頌曰:
一枝向北一枝東 又有南枝種亦同
宇內同歌賢母德 真有三代之遺風
金聖歎:「此象主宣宗時張太后用楊士奇、楊溥、楊榮三人,能使天下又安,希風三代,此一治也。時人稱士奇為西楊,溥為南楊,榮為東楊。」
讖曰:
半圭半林 合則生變
石亦有靈 生榮死賤
頌曰:
缺一不成也占先 六龍親御到胡邊
天心復見人心順 相克相生馬不前
金聖歎:「此象主張太后崩權歸王振,致有也先之患。其後上皇復辟,石亨自詡首功,卒以恣橫伏誅,此一亂也。」
【半圭半林】:“半圭”,土;“半林”:木。
【合则生变】:上句二字合为“土木”,指专权的王振造成的“土木之变”,在土木堡,致使明英宗被蒙古瓦剌部俘虏。
※ 王振专权
1442年,太皇太后张氏去世,明英宗当时只有16岁,他宠信的宦官王振开始专权。王振排挤掉了“三杨”,把持朝纲,残害异己。
※ 土木之变
“瓦剌”,是明朝对西部蒙古部落的称呼,明朝数次征讨逃到东部蒙古的元朝残余势力,西部的瓦剌部趁机发展起来,一度南下攻明,被明成祖击败。瓦剌在明英宗初年统一了蒙古。
瓦剌每年到北京进贡,索要封赏,如果不得逞,就制造边境事端。
1449年,瓦剌首领“乜先”(亦译作“也先”。乜,音:聂)派了2000人的贡使到了北京,为了多领赏物,冒称3000人。王振引狼入室,批准全部贡使进京,继而叫礼部按实际人数行赏,并压低进贡的马匹档次和价格,瓦剌被激怒,大规模南侵。
王振欲立功扬威,鼓动英宗亲征。英宗和王振率50万大军到了大同,得知前军与乜先交战全军覆没,王振仓猝撤退。明军撤退时王振特意绕行蔚州(今河北蔚县),因为他想到自己的封地炫耀一下,半路他又怕踩坏庄稼,又改路退到了土木堡。这样耽搁了十多天,被瓦剌军追上包围,明军大败,英宗被活捉,王振被乱兵所杀。
消息传到北平,群臣跪在午门哭谏,要求惩治王振余党,王振的死党锦衣卫指挥马顺出来阻挡,被群臣当场打死。在于谦等人的力主下,孙太后立英宗的异母弟朱祁钰为帝(景帝、代宗,因年号景泰,又称景泰帝)。而后王振被灭族,其家中抄出的金银财宝堆满了60多间仓库。
乜先抓到了英宗朱祁镇,大肆勒索之后,仍不归还英宗。乜先攻到北平,被于谦率军三次击败,只好次年将英宗放回。
【石亦有灵】:指石亨。1457年,以石亨为首,发动了“夺门之变”。
※ 夺门之变(又称“南宫复辟”)
1450年英宗被放回,景帝奉英宗为太上皇,软禁在南宫(今北京南池子一带)。1457年正月,景帝病重。石亨与太监曹吉祥等密谋,派千余人夜里撞开宫墙,救出南宫里的英宗。英宗次日临朝,复辟为帝。
【生荣死贱】
“生荣”:石亨以扶植英宗复辟之功,把持朝政,享尽荣华。
“死贱”:石亨剪除异己,冤杀于谦等功臣,揽权干政。1460年被英宗下狱,没收家产,以谋叛被斩。
2. 解颂
【缺一不成也占先】
双关妙语,既含“也先”二字,又隐喻“乜先”。瓦剌首领“乜先”,在明朝时又作“也先”,如今常称“也先”。他的后人汉化,姓“乜”。
“缺一不成也”:既是字谜“乜”字,还似指:这场历史大戏,缺一个也演不成,都不能被“也先”占了先。
【六龙亲御到胡边】:指“土木之变”。
“六龙”:第六龙,指明朝第6位皇帝,英宗朱祁镇。
“亲御”:御驾亲征。“胡”:胡人,这里指蒙古的瓦剌部人。
【天心复见人心顺】
一语双关,既隐含“天顺”,是英宗复辟后的年号;还隐喻英宗复辟是上合天意,下顺民心的。
明景帝初期启用贤臣挽救了明朝的危机,后来就有些不得人心了。主要体现在对英宗和立太子上。他和宋高宗赵构一样,不愿索要上皇回国。还是于谦向他保证太上皇归来不会影响他的帝位,他才派人去打探消息,没想到使臣杨善把英宗接回来了。景帝一直将英宗软禁。景帝当年即位前,就立了英宗长子为太子。景泰三年,景帝贿赂朝臣,以封口舌,然后废了太子,立了自己的儿子,但新太子次年就夭折了。
英宗复辟改元天顺,开始并不顺。石亨独霸朝政,数兴大狱,直到石亨一党被英宗铲除,朝政才见顺。经历了被虏异国、南宫软禁的英宗,变得勤于朝政,任用贤能,并有善政(如废除了朱元璋的妃嫔殉葬制度)。
【相克相生马不前】:指在马年(庚午年)即位的景帝帝运到头了。
“相生”:英宗使得其弟(景帝)登基,是相生。英宗被俘时,曾传话回来让其弟登基以续国统。
“相克”:英宗复辟,迫景帝退位,是相克。
景帝被英宗废为郕王,不出一个月就病逝。
3. 解图
图中的虎额上有“王”字,喻指王振,令朝臣畏如猛虎。
图中石头,喻发动“夺门之变”的石亨,与谶中“石亦有灵”对应。
讖曰:
當塗遺孽 穢亂宮闕
一男一女 斷送人國
頌曰:
忠臣賢士盡沉淪 天啟其衷亂更紛
縱有胸懷能坦白 乾坤不屬舊明君
金聖歎:「此象主天啟七年間,妖氣漫天,元氣受傷。一男一女指魏閹與客氏而言。客氏熹宗乳母,稱奉聖夫人。」
一、眾解精華
1. 解圖
圖中婦人指熹宗乳母客氏,男鬼喻自稱「九千歲」的太監魏忠賢。圖中一束草——禾本——禾、女、鬼,合為「魏」字,預示奸閹姓。
2. 解讖
【當塗遺孽】:借成語「豺狼當塗」,喻明朝「遺孽」閹黨把持朝綱。
「當塗」:把持朝政。《晉書.熊遠傳》有:「豺狼當塗,人神同忿」。
「遺孽」:遺留下來的禍害。太監閹党之亂,明朝中期就開始了。上一象預言王振(1442~1449年作亂),明武宗正德年間有劉瑾(1506~1510年作亂),故這一象的魏忠賢(1620~1627年作亂)是「遺孽」。
【穢亂宮闕 一男一女】
魏忠賢和客氏是「對食」,即太監和宮人結成的「夫妻」,他倆在後宮禍亂,皇宮成了他們的天下。
魏忠賢原名李進忠,本是市井無賴,有妻子女兒,為賭債所逼,自閹入宮做太監。在宮中巴結奉迎,又勾引客氏,並從他的前輩太監魏朝手裏爭搶到了客氏,與之對食而得勢。又極力諂媚太子朱由校,太子即位(熹宗),魏忠賢升為司禮秉筆太監,在明朝一手遮天。
客氏是熹宗乳母,被熹宗封為「奉聖夫人」。因熹宗對她十分依戀,使客氏權力甚至高於皇后。
魏、客狼狽為奸。因張惶後對熹宗指責魏忠賢,魏、客就誣陷張惶後是私生女,後來雖被勸止,仍害得張惶後流產。他們還逼死了懷孕的嬪妃,熹宗想解救妃子,都得跟客氏求情。魏閹在宮中首創「內操」,群太監演練武藝,鑼鼓大作,皇子誕生,目驚懼而亡……
【斷送人國】:魏忠賢的禍亂使明朝氣數將盡。
魏忠賢一手遮天、禍國殃民,在朝中大肆捕殺異己和「東林黨人」,用錦衣衛製造全國恐怖,文官治國的體系被徹底敗壞。朝臣紛紛依附,全國為魏忠賢建「生祠」成風,連王爺都得這麼巴結這位「九千歲」。遼東經略熊廷弼守遼東三年,邊境固若金湯,魏忠賢恨他不肯趨附,就誣劾治罪,結果丟了遼東,最後竟將熊廷弼斬首棄市。
3. 解頌
【忠臣賢士盡沉淪】
一語雙關,既點出了奸閹魏忠賢的名字「忠、賢」,又指出當時「忠臣賢士」被閹黨大肆打壓株連、錦衣衛鎮壓,不得不「沉淪」。
【天啟其衷亂更紛】:「天啟」,明熹宗在位期間的年號。
天啟年間(1620~1627年),魏忠賢自始至終在禍亂。
【縱有胸懷能坦白 乾坤不屬舊明君】
即便「胸懷坦白」的忠臣最終彈劾了魏忠賢,明朝氣數也要盡了。
東林黨人和一些忠臣,雖然嘗盡了閹黨的酷刑,慘遭殺害,也沒屈服。1627年崇禎帝即位後,魏忠賢才被成功彈劾,流放途中畏罪自殺。
讖曰:
馬跡北闕 犬嗷西方
八九數盡 日月無光
頌曰:
楊花落盡李花殘 五色旗分自北來
太息金陵王氣盡 一枝春色占長安
金聖歎:「此象主李闖、張獻忠擾亂中原,崇禎投繯煤山,福王偏安不久明祀遂亡。頌末句似指胡后,大有深意。」
一、眾解精華
1. 解圖
圖中馬在門中,是「闖」字,喻闖王李自成,李自成屬馬。
李自成原在陝西王嘉胤部下當兵。1630年被裁員,隧在陝西米脂號召饑民起義,繼投闖王高迎祥,號八隊闖將。1636年高迎祥被俘死,李被推為闖王。1644年正月,在西安自立大順王。三月十九日攻克北京。四月逼反駐守山海關的吳三桂,吳引清兵入關,李自成大敗。四月二十九日,李自成回北京稱帝,次日離京西撤。而後節節潰敗,1645年於九宮山(今湖北)遭伏擊死,一說隱於夾山(今湖南石門)為僧。
2. 解讖
【馬跳北闕】:「北闕」,北京。「闕」,音:卻,指宮門。
與畫謎相應,馬跳入闕,是「闖」字。「跳北闕」:進北京,入皇宮。
【犬敖西方】
指自稱「天狗星下凡」的張獻忠,攻入成都建大西國,稱王。明末祸起西川,张献忠自陕西米脂十八寨起义,其势大凶,如同天狗星下凡,破军杀将,伏尸流血。
「敖」:「傲」字「無人」(亻:單人旁)為「敖」。似指張獻忠狂傲不羈,幾乎把四川殺成了無人之地。
張獻忠和李自成一樣,也是王嘉胤的部下。1630年王嘉胤因搶劫被通緝而造反,張獻忠率眾跟從。
張獻忠是變態的殺人狂,他的軍隊所到之處,瘋狂地姦淫、屠城,甚至連自己的幼子、妻妾、非嫡系部隊都被他屠戮。他屠蜀人約300萬,四川人幾乎被殺絕,以至有清朝「湖廣填四川」的百年大移民。1647年清軍入川,張獻忠屠城焚城而後撤離,割人肉醃為軍糧。他潰敗沿途,仍大肆殺戮,被圍敗死前還忙於屠城。
【八九數盡 日月無光】:「八九」,17。「日月」,「明」字,喻明朝。
「八九數盡」:指明朝歷經17個年號,經十七世(16帝)氣數盡了。1644年三月十九日,闖王攻入北京,祟禎帝自縊於煤山(景山)。
因為明、清一般每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,故明、清的每個年號,代表一世皇帝,如洪武、崇禎、康熙。唯有第30象提到的明英宗是兩個年號:他被擄到蒙古前,年號「正統」,中間隔了景帝的「景泰」8年,而後英宗復辟,年號「天順」。
讖曰:
黃河水清 氣順則治 (清朝 顺治)
主客不分 地支無子
頌曰:
天長白瀑來 胡人氣不衰
藩籬多撤去 稚子半可哀
金聖歎:「此象乃滿清入關之徵。反客為主殆亦氣數使然,非人力所能挽回歟。遼金而後胡人兩主中原,觥觥漢族對之得毋有愧。」
一、众解精华
本象预言满清继承中华国脉,总述清朝国运。
1. 解谶
【黄河水清 气顺则治】
“黄河”:喻中原,中华大地。“水清”:国脉变为清朝。
“气顺则治”:含“顺治”年号。字谜与含意融为一体:既喻满清自顺治帝开始入主中原,又喻自顺治时,中原渐渐气顺,由乱渐治。
【主客不分】:满清反客为主,满清女真各部,原隶属明朝,为客。
【地支无子】:“地支”,地支共12个,这里喻指12。
皇太极1636年改国号为“清”,清朝承传他皇位的共10帝,加上实质创始人太祖努尔哈赤,为12帝。
“子”:12地支之首。“无子”:没有第一个,喻第一帝努尔哈赤不是清朝皇帝。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,1616年建立后金,是大清的前身。
2. 解图:
图中的一舟插八旗载10人从东北而来,喻指满清八旗自东北入关,大清自顺治帝开始统治中原,共有10位皇帝。
3. 解颂
【天长白瀑来】:满清自东北长白山一带起势,象瀑布一样冲向中原。
【胡人气不衰】:满清为胡人,气势不衰。
元朝就是胡人(蒙古)为君,清朝又是胡主,故曰“胡人气不衰”。
【藩篱多撤去】:指康熙1673~1681年撤削三藩、平定藩乱。
清朝夺得中原后,分封了三个开国的汉将降臣为王:吴三桂为平西王辖云贵,耿继茂为靖南王镇福建,尚可喜为平南王守广东。康熙十二年撤三藩,吴三桂率先举兵叛乱,耿精忠(耿继茂之子)反于福建,尚之信(尚可喜之子)叛于广东,三藩一度打下长江以南,终被康熙平定。
【稚子半可哀】
“稚子半”:倒读破解——半稚子,满清入关后的10帝中,有一半即位时是不到十岁的“稚子”:顺治,康熙,同治,光绪,宣统。
讖曰:
頭有髮 衣怕白
太平時 王殺王
頌曰:
太平又見血花飛 五色章成裹外衣
洪水滔天苗不秀 中原曾見夢全非
金聖歎:「證已往之事易,推未來之事難,然既證已往,似不得不推及將來。吾但願自此以後,吾所謂平治者皆幸而中,吾所謂不平治者幸而不中,而吾或可告無罪矣。此象疑遭水災或兵戎與天災共見,此一亂也。」
「頭有髮」指太平天國的民眾留長髮,但不按滿清規定結辮,被稱為「長毛」。
「衣怕白」喻指太平天國的天京內訌中,執白旗的北王韋昌輝屠殺了東王楊秀清和他的全家,及部下和士兵二萬多人,造成一片血腥恐怖。
太平天国运动从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金田起义开始,到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而告终。
【太平时 王杀王】
天京事变中:「天王」洪秀全密诏「北王」韦昌辉,让他杀「东王」杨秀清。「北王」与「燕王」秦日纲[1]灭绝了「东王府」,「翼王」石达开回京谴责乱杀,北王再血洗翼王府,翼王提前用绳子缒(音:坠)出城墙逃跑,幸免了。翼王又挥兵讨伐,逼天王杀北王。北王等见势不妙,马上攻打天王府,兵败。北王和燕王被天王所杀。
讖曰:
西方有人 足踏神京
帝出不還 三台扶傾
頌曰:
黑雲黯黯自西來 帝子臨河築金台
南有兵戎北有火 中興曾見有奇才
金聖歎:「此象疑有出狩事,亦亂兆也。」
1. 解谶
【西方有人 足踏神京】
指1860年10月7日,英法联军劫掠焚毁了圆明园。
【帝出不还】
指咸丰帝离京逃至热河,未能回京,次年病逝于热河。
【三台扶倾】
此间清王朝依靠曾国藩、左宗棠、李鸿章三人,削平战乱、稳定社稷、开展洋务运动,扶起了大厦将倾的清朝。
“台”:清朝的官亦称为“台”,如“制台”、“抚台”、“藩台”、“道台”等。总督也称为“制台”,管辖1~4省。曾、左、李都是总督,即“制台”,故称“三台”。
“三台”,又合字为“治”,隐喻“同治中兴”。
2. 解颂
【黑云黯黯自西来 帝子临河筑金台】
“黑云”:指英法联军,以及沙俄。
“河”:热河,满清的夏都。
“帝子”:咸丰帝和他的儿子载淳(当时4岁,5岁即位)。
“临河筑金台”:驾临热河,在那里施政。
本句指西方的英、法联军攻至北京,俄国趁火打劫,咸丰离京逃到热河行宫。
沙俄趁着太平天国的战乱和英法的侵略,侵吞、侵占东北、西北领土140多万平方公里,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最大的获利者。这片黑云压了中华一百多年,它把侵占中华的“海参崴”(崴:音wai三声)都改名“符拉迪沃斯托克”,意思是“统治东方”。
【南有兵戎北有火】
南方有太平天国的战乱,北京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。
【中兴曾见有奇才】
“曾见”:见同现,曾国藩出现。“中兴”:同治中兴。出了旷世奇才曾国藩,才平定了太平天国,开展洋务运动,使清朝出现“同治中兴”的局面。
讖曰:
纖纖女子 赤手禦敵
不分禍福 燈光蔽日
頌曰:
雙拳旋轉乾坤 海內無端不靖
母子不分先後 西望長安入覲
金聖歎:「此象疑一女子能定中原,建都長安。」
一、众解精华
1. 解谶
【纤纤女子 赤手御敌】
“赤手”:赤手空拳,用拳,指义和团。义和团原名义和拳。
“纤纤女子”:义和团的红灯照,由年轻女子组成。
“御敌”:指义和团和洋人开战。
【不分祸福 灯光蔽日】
“灯光”:红灯照。同时指慈禧太后无知,不分吉凶祸福,以为义和团和红灯照能“灯光蔽日”。
2. 解颂
【双拳旋转乾坤】
“双拳”:义和团原名义和拳。本句指义和团在国内闹得很厉害。
【海内无端不靖】
无风不起浪,指八国联军的战火,不是无故而来。
此时戊戌变法失败,光绪帝已被软禁。1900年慈禧命令清军配合义和团灭洋人。义和团见洋人或相关人员就杀,至少狂杀50万人,以华人为主。慈禧同时向11国宣战,攻打所有外国使馆和教堂。这才引来八国联军侵华。
【母子不分先后 西望长安入觐】
指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西安,史称庚子事变。
“母子”:光绪与慈禧以母子相称。光绪名载湉,是慈禧的亲外甥,又是慈禧丈夫咸丰帝的亲侄子。慈禧之子同治帝19岁死,立4岁的载湉为帝,慈禧以母亲的辈份再次垂帘听政。
“不分先后”:同时。
“长安”:西安旧称长安。
“入觐”:进见皇上或皇后。
3. 解图:
图中一女子右手提灯笼,左手持折扇,正是红灯照的标准装扮。
一汉装女子骑马策鞭,指慈禧太后,当时慈禧太后是清朝实际的掌权者,换为汉装逃出京城的。
图中一小官沿路跪接,喻指当初的沿途接驾的盛况。慈禧太后挟光绪仓皇出逃,就领了几十人。但是赶往西安的途中,护驾勤王的官员、部队就有四五万之众。
图中方位:出逃向西,喻指逃往西安。
讖曰:
漢水茫茫 不統繼統
南北不分 和衷與共
頌曰:
水清終有竭 倒戈逢八月
海內竟無王 半凶還半吉
金聖歎:「此象雖有元首出現,而一時未易平治,亦一亂也。」
一、众解精华
1. 解谶
【汉水茫茫 不统继统】:指武昌起义,在南京建立了民国政权。
“汉水”指武昌。
“不统继统”:不讲帝王血统的元首,继承了中华大统。
【南北不分 和衷与共】:中国不再分南民国政府、北清政府,统一了,全国都拥护共和。
2. 解颂
【水清终有竭】:清朝终有灭亡时。
【倒戈逢八月】:“八月”。1911年的武昌起义阴历是八月二十日。
“倒戈”:反戈一击。武昌的清朝新军各标营都发展了革命党人,他们率领清军起义,是为“倒戈”。
武昌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,清朝迅速灭亡。
【海内竟无王】
两层含义:一,民国为“议会制共和”,中国不再是王室天下(与君主制共和有别)。二,没有统一的王帅,终致袁世凯称帝、军阀割据。
【半凶还半吉】
本句字谜和意义融为一体。意指民国建立后,半凶半吉。吉的是:推翻满清帝制,共和深入人心。凶的是:袁世凯称帝,然后又有战乱了。同时,又是字谜,隐“袁”字,指大总统袁世凯,与图中元(袁)首相应。袁上半部为吉,下半部形似“凶”。
二、解图
金圣叹点出图中“元首”,现在都清楚是用元袁谐音,喻指袁世凯。 但图中的“鬼”却没有一致的解答。
图中的水,显然是指清廷,与颂中【水清终有竭】呼应。
笔者以为图中的“鬼”,是指西方列强。鬼,鬼子,日本鬼子、俄国鬼子、英国鬼子、美国鬼子、德国鬼子之类的民间称谓。鬼半身浮于水上,一面喻指列强凌驾在清廷(清水)之上,一面喻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。
图中:水落,元首被鬼托出。喻指清朝亡,袁世凯成为元首,得到了列强的支持。
讖曰:
門外一鹿 群雄爭逐
劫及鳶魚 水深火熱
頌曰:
火運開時禍蔓延 萬人後死萬人先
海波能使江河濁 境外何殊在目前
金聖歎:「此象兵禍起於門外有延及門內之兆。」
中华民国成立:1912年(辛亥革命之后推翻清朝)
第一次世界大战:1914年7月28日 – 1918年11月11日
一、眾解精華
1. 解讖
【門外一鹿 群雄爭逐】:意指一戰發生在境外。
「門外」:國門之外。群雄逐鹿:戰爭。
【劫及鳶魚 水深火熱】
借成語「城門失火,殃及池魚」,意指一戰殃及中國,人民「水深火熱」。當時日本趁機侵佔山東,燒殺姦淫,占地殖民。
2. 解頌
【火運開時禍蔓延】: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火蔓延。
【萬人後死萬人先】:似指一戰死人很多。
有的版本作「萬人生」,似訛誤。
【海波能使江河濁】
「江河」:喻中國;「海」,喻世界。
一戰也把中國攪入了。同時喻指中國這條河必然彙入世界的海洋,閉關鎖國已經不可能了。
【境外何殊在目前】
境外一戰的慘烈,對中國也不太陌生,因為境內的山東,日本和英國已經跟德國打起來了。
3. 解圖
圖中可見門外死人,喻指一戰在國門以外,死人多。
讖曰:
鳥無足 山有月 (岛字)
旭初升 人都哭 (太阳旗)
頌曰:
十二月中氣不和 南山有雀北山羅
一朝聽得金雞叫 大海沉沉日已過
金聖歎:「此象疑一外夷擾亂中原,必至酉年始得平定也。」
1. 解谶
【鸟无足 山有月】:“鸟”去足,换成“山”是“岛”字,指岛国日本。
【旭初升 人都哭】:日本侵略,太阳旗到,万人哭。
2. 解颂
【十二月中气不和】
“十二月中”:十二月的中间,指六月,日本全面侵华打响第一枪在阴历六月。
1937年7月7日夜,发生了卢沟桥事变,又称七七事变,在7月8日(阴历六月初一)凌晨交火。
【南山有雀北山罗】
“南山有雀”:指南面有汪精卫伪政府。精卫是鸟,所以称“雀”。
“北山罗”:东北有日本扶植的伪满州国,溥仪姓爱新觉“罗”。
颂前两句指1937年七七事变后,日本全面侵华,随后日本扶植了东北的伪满州国,以及南面的汪伪政府,中国内忧外患。
【一朝听得金鸡叫 大海沉沉日已过】
“金鸡”:酉鸡年,酉在五行中属阴金(申为阳金)。正如金圣叹所猜:日本正是鸡年(1945)投降的。
溥儀研究《推背圖》後,對李玉琴說:日本到了雞年就完蛋了。
當了偽滿洲國皇帝的溥儀在研究推背圖後,準確的推測了日本的投降,其說“日本到了雞年就完蛋了”。這裏交代一下,溥儀為何會研究推背圖呢,其實很簡單,因為到了東北,做了皇帝的溥儀,隻不過是日本人的傀儡,沒有任何的實權,淪為蓋章的工具而已。而且日本人的不斷威脅,使得其對自己的處境十分擔憂,對大清國的重建更是絕望。因此,無聊,生活空虛的溥儀開始潛心於佛教,每天早晚誦經念佛,期盼菩薩保佑自己,保佑大清。而且還可是變得十分的迷信,自己學會了算卦,卜卦,經常沒事給自己預測一下吉凶。而且其熟讀《推背圖》,對其頗有研究,而且根據溥儀的妃子李玉琴的回憶,在研究完推背圖後,溥儀對自己說:“日本到了雞年就完蛋了” (想必溥仪读到到推背图应该也是此版本。)
讖曰:
一二三四 無土有主 (無土有主,地主全被打倒了,土地没有了名义上的私有的主人。)
小小天罡 垂拱而治
頌曰:
一口東來氣太驕 腳下無履首無毛
若逢木子冰霜渙 生我者猴死我雕
金聖歎:「此象有一李姓,能服東夷,而不能圖長治久安之策,卒至旋治旋亂,有獸活禽死之意也。」
讖曰:
天地晦盲 草木蕃殖
陰陽反背 上土下日
頌曰:
帽兒須戴血無頭 手弄乾坤何日休
九十九年成大錯 稱王只合在秦州
金聖歎:「此象一武士擅握兵權,致肇地覆天翻之禍,或一白姓者平之。」
文革的时间范围是1966年5月16日至1976年10月6日。
讖曰:
美人自西來 朝中日漸安
長弓在地 危而不危
頌曰:
西方女子琵琶仙 皎皎衣裳色更鮮
此時渾跡居朝市 鬧亂君臣百萬般
金聖歎:「此象疑一女子當國,服色尚白,大權獨攬,幾危社稷,發現或在卯年,此始亂之兆也。」
乒乓外交是指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事件。1971年4月10日,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,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。
美人是美国人,长弓在地是裁军。
中美建交到改革开放。
讖曰:
君非君 臣非臣
始艱危 終克定
頌曰:
黑兔走入青龍穴 欲盡不盡不可說
惟有外邊根樹上 三十年中子孫結
金聖歎:「此象疑前象女子亂國未終,君臣出狩,有一傑出之人為之底定,然必在三十年後。」
讖曰:
日月麗天 群陰懾服
百靈來朝 雙羽四足
頌曰:
而今中國有聖人 雖非豪傑也周成
四夷重譯稱天子 否極泰來九國春
金聖歎:「此象乃聖人復生,四夷來朝之兆,一大治也。」
讖曰:
有客西來 至東而止
木火金水 洗此大恥
頌曰:
炎運宏開世界同 金烏隱匿白洋中
從今不敢稱雄長 兵氣全銷運已終
金聖歎:「此象于太平之世復見兵戎,當在海洋之上,自此之後,更臻盛世矣。」
讖曰:
黯黯陰霾 殺不用刀
萬人不死 一人難逃
頌曰:
有一軍人身帶弓 只言我是白頭翁
東邊門裏伏金劍 勇士後門入帝宮
金聖歎:「此象疑君王昏瞶,一勇士仗義興兵為民請命,故曰萬人不死一人難逃。」
讖曰:
偃武修文 紫微星明
匹夫有責 一言為君
頌曰:
無王無帝定乾坤 來自田間第一人
好把舊書多讀到 義言一出見英明
金聖歎:「此象有賢君下士,豪傑來歸之兆,蓋輔助得人,而帝不居德,王不居功,蒸蒸然有無為而治之盛。此一治也。」
讖曰:
卯午之間 厥象維離
八牛牽動 雍雍熙熙
頌曰:
水火既濟人民吉 手執金戈不殺賊
五十年中一將臣 青青草自田間出
金聖歎:「此象疑一朱姓與一苗姓爭奪朝綱,而朱姓有以德服人之化,龍蛇相鬥,想在辰巳之年,其建都或在南方。」
讖曰:
山谷少人口 欲剿失其巢
帝王稱弟兄 紛紛是英豪
頌曰:
一個或人口內啼 分南分北分東西
六爻占盡文明見 棋布星羅日月齊
金聖歎:「久分必合,久合必分,理數然也,然有文明之象,當不如割據者之紛擾耳。」
讖曰:
水火相戰 時窮則變
貞下起元 獸貴人賤
頌曰:
虎頭人遇虎頭年 白米盈倉不值錢
豺狼結隊街中走 撥盡風雲始見天
金聖歎:「此象遇寅年必遭大亂,君昏臣暴,下民無生息之日,又一亂也。」
讖曰:
陰陽和 化以正
坤順而感 後見堯舜
頌曰:
誰云女子尚剛強 坤德居然感四方.
重見中天新氣象 卜年一六壽而康
金聖歎:「此象乃明君得賢后之助,化行國內,重見昇平,又一治也。」
讖曰:
彗星乍見 不利東北
踽踽何之 瞻彼樂國
頌曰:
欃槍一點現東方 吳楚依然有帝王
門外客來終不久 乾坤再造在角亢
金聖歎:「此象主東北被夷人所擾,有遷都南方之兆。角亢南極也。其後有明君出,驅逐外人,再慶昇平。」
讖曰:
關中天子 禮賢下士
順天休命 半老有子
頌曰:
一個孝子自西來 手握乾綱天下安
域中兩見旌旗美 前人不及後人才
金聖歎:「此象有一秦姓名孝者,登極關中,控制南北,或以秦為國號,此一治也。」
讖曰:
磊磊落落 殘棋一局
啄息苟安 雖笑亦哭
頌曰:
不分牛鼠與牛羊 去毛存鞟尚稱強
寰中自有真龍出 九曲黃河水不黃
金聖歎:「此象有實去名存之兆,或如周末時,號令不行,尚頒止朔:亦久合必分之徵也。」
讖曰:
懼則生戒 無遠勿屆
水邊有女 對日自拜
頌曰:
覬覦神器終無用 翼翼小心有臣眾
轉危為安見節義 未必河山是我送
金聖歎:「此象有一石姓或劉姓一統中原,有一姓汝者謀篡奪之,幸有大臣盡忠王室,戒謹惕勵,一切外侮不滅自滅,雖亂而亦治也。」
讖曰:
飛者非鳥 潛者非魚
戰不在兵 造化遊戲
頌曰:
海彊萬里盡雲煙 上迄雲霄下及泉
金母木公工幻弄 干戈未接禍連天
金聖歎:「此象行軍用火,即亂不在兵之意。頌云,海彊萬里,則戰爭之烈,不僅在於中國也。」
讖曰:
物極必反 以毒制毒
三尺童子 四夷讋服
頌曰:
坎離相剋見天倪 天使斯人弭殺機
不信奇才產吳越 重洋從此戢兵師
金聖歎:「此象言吳越之間有一童子,能出奇制勝,將燎原之火撲滅淨盡,而厄運自此終矣,又一治也。」
讖曰:
大亂平 四夷服
稱兄弟 六七國
頌曰:
烽煙淨盡海無波 稱王稱帝又統和
猶有煞星隱西北 未能遍唱太平歌
金聖歎:「此象有四夷來王,海不揚波之兆。惜乎西北一隅尚未平靖,猶有遺憾,又一治也。」
讖曰:
無城無府 無爾無我
天下一家 治臻大化
頌曰:
一人為大世界福 手執籤筒拔去竹
紅黃黑白不分明 東南西北盡和睦
金聖歎:「此乃大同之象,人生其際,飲和食德,當不知若何愉快也。惜乎其數已終,其或反本歸原,還於混噩歟。」
讖曰:
一陰一陽 無始無終
終者自終 始者自始
頌曰:
茫茫天數此中求 世道興衰不自由
萬萬千千說不盡 不如推背去歸休
金聖歎:「一人在前,一人在後,有往無來,無獨有偶,以此殿圖,其寓意至深遠。蓋無象之象勝於有象。我以不解解之,著者有知當亦許可。」